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联盟网站 宜兴文明网   邮箱  搜索
内容搜索
 
文明宜兴    文明播报 陶都好人365   志愿服务 文明视频    领导讲话 文明风采      文化宜兴      微博微信
文明创建    工作提示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     陶都评论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群众意见
 
 
别在网上丢了“汉字规矩”
发表时间:2017-03-23 来源: 余姚文明网

  陈振濂何许人也?陈振濂是著名书法家,目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前不久在参加全国两会时,他向采访他的记者先问了一个问题:“平时发短信,你用的输入法是拼音还是笔画?”当记者回答是拼音后,陈振濂忧虑地说:“再经历几代人,中国人还会写汉字吗?”陈振濂的忧虑决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技发展,现在人们手写文字的机会日益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键盘输入文字。与此相对应的是,提笔忘字、错字连篇也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微信朋友圈可以说是错别字的高发区。比如,在朋友圈上“晒”一日三餐成了不少人的习惯,前几天的一早,笔者的一位朋友又在“晒”他的早餐,只是看了许久仍然看不懂他要说的意思:“家里没有牛奶蛋糕了,只好讲究了,余姚榨菜过泡饭。”榨菜和泡饭,是最寻常不过的早餐,实在算不上“讲究”啊!看了许久才明白,原来这个“讲究”是“将就”。这位朋友的文字实在太不“讲究”了。

  仔细看一下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发现此类不“讲究”的文字着实不少:今天是很“突特”的一天、美食让我“留口水”……朋友圈不断出现的“妙语”常常让人感到云里雾里。

  也许有人会说,朋友圈上的语言只是网络语言,大可不必如此较真,此话有失偏颇。这里暂且不讨论朋友圈上的语言算不算网络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管哪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达意思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随意地使用无厘头式的网络语言,或者随心所欲地使用错别字,导致交流发生困难,实在不可取。微信朋友圈是时下流行的社交平台,如果充斥大量错别字,不仅影响社交,也是对语言的伤害。

  仔细分析一下现今错别字盛行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有的人打字时不仔细,在选择同音或字形相近的字或词时出现差错。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对祖国的文字缺少敬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方方正正的汉字承载了无数先人的智慧和创造,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符号之一。传承好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天然义务。诚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写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达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标准;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作家,写出来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字字珠玑、才思横溢;我们也不可能放弃手机、电脑,重新回到手写时代。那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用实际行动珍惜汉字、爱护汉字,在朋友圈发信息的时候尽量没有错别字就是这样的实际行动。

  但愿陈振濂先生的担忧只是“杞人之忧”。 (王润)

宜兴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