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高级中学课堂内竟比课堂外还“热闹”。12月5日下午,该校高三年级的两个相邻教室里,一个正开展着激烈的分组辩论,一个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解题要点。同样的一节课,两个老师都不再“唱主角”。自2015年阳羡高级中学创新性地开展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学生上课主动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更重要的是教学效率提高了。“在很多人印象里,老师一站上讲台,教室气氛就变得严肃。”阳羡高级中学教务处主任蒋永军深有感触地说,以往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惯式,让学生更好地融进课堂中来?最近几年来,阳羡高级中学的校领导及骨干教师边思考边实践,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解放”了课堂,让学生掌握“话语权”。教师更多地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与此同时,学生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具体来说,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蒋永军说,这样一来,不仅仅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指导,组与组之间也会较着劲争做“主角”。
教学模式变了样,但教师之间在“课堂氛围”的把控上仍存在着差异。于是,同一年级同一科目教师之间开展同课异构的学习交流,让活跃课堂的方式更加丰富起来。陈小燕和任玉涵同为该校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师。最近,在同一堂《born to win(生而为赢)》的教学课中,陈小燕以一段英文的励志视频入手,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语境的词汇使用,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生而为赢的主题,配合着完成英语作文。任玉涵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比赛的模式,并通过师生间、小组间的频繁互动,启发学生对于生而为赢的理解。
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演绎,让这两位听过对方课的教师都受益匪浅。这种同课异构的交流,也频繁在教师间擦出思维火花。学校也顺势推出了“每周一课”集中观摩、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开拓了教学新思路。课堂“热热闹闹”的背后,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在本年度全市高中文化学科命题比赛中,该校有23位教师获奖,今年还新增宜兴市级“教学能手” “教学新秀”13名。最近几年来,该校学生每年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超300人次,在2017年高考中,该校本科录取率达92.8%,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