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联盟网站 宜兴文明网   邮箱  搜索
内容搜索
 
文明宜兴    文明播报 陶都好人365   志愿服务 文明视频    领导讲话 文明风采      文化宜兴      微博微信
文明创建    工作提示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     陶都评论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群众意见
 
 
车轮滚滚:40年前载来团聚 40年后驱走病痛
发表时间:2018-12-26 来源: 中国文明网

世间万物都带着时代的烙印。从童年的自制弹子盘车到上班买的第一辆自行车,再到想而不得的摩托车,后来买的小汽车……车的变迁见证着时代变迁,也见证着我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提升。改革开放40年,“车”这一交通工具载着人们的梦想走得更远。我家40年的故事,从一辆“车”说起……  

  讲述人:王刚,50岁,成都市都江堰某医院骨科医生; 

  记录人:王子勋,成都京东方公司员工,讲述人之子。 

  我是一个爱车的60后。我出生的时候,母亲在四川青川当医生,父亲在珙县当教师。我3岁时从青川被送回老家珙县,懵懂中坐了平生第一趟长途车。长大后我时常想,我对车的热爱,也许正是源于3岁的长途车之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川南一带孩子们玩的冲坡弹子盘车。图片来自网络。 

  童年岁月,冲坡弹子盘车可是我们这些小孩子眼里的“奢侈品”。看着别的小朋友的盘车,我实在眼馋,于是也去寻了木板、木轴和废弃的钢珠轴承,央求父亲帮忙做了一辆。这算是我拥有的第一辆“车”吧。开盘车需要坐在木板上用脚踏着前方控制方向,这车下坡可快了,转弯也灵活。我家的背后有一个矿山采石场。临近春节的时候,采石场放假,我总喜欢约上小伙伴们去玩盘车。大家将盘车慢慢往坡上推,再站在上面风驰电掣般冲下坡,乐此不疲。 

 

飞鸽牌自行车是当时的名牌,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财产。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70年代,父亲还是一名民办教师,教书的学校离家很远。为了能方便上下班,父亲花161元买了一辆二八式飞鸽牌自行车。那时候,这辆自行车可是家里最重要的财产,全家人都像宝贝一样珍惜它。我光荣地认领了每天洗车的任务。洗车之余,我从横梁下伸腿半圈半圈地踩车轮,偷偷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一年,我10岁。1980年,在青川18年的母亲调回珙县,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日渐好转,添置了电视机、家具等“大件”物品,父亲的二八式自行车不再是家里最重要的财产,但洗车仍然是我喜欢做的事,那是刻进骨子里的爱。 

 

父亲心爱的“弯把”自行车。图片由记录人提供。 

  追随母亲,我选择了从医这条路。1990年,我考上医科大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一辆“弯把”。我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这辆自行车,连照相的时候,也要专门把它放在一旁当做背景。后来,我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日子和每个普通人一样,平淡如水地过着,没有变的是内心对“车”这个东西的热爱。世纪之交,摩托车悄悄在我们川南小城火了起来,拥有一辆踏板摩托车,周末带上妻儿去兜风曾经是我的梦。可惜因为多种考虑,这个梦想最终没能实现。 

  2004年“五一”前夕,我买了第一辆汽车,虽然不是什么豪车,但是对于一个爱车的人来说,这无异于实现了一个在心头徘徊了多年的梦。内心的那份激动,至今想起来依然清晰如昨。车开回家,我马上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之旅——带上阔别青川24年的母亲,带上妻儿,回到了我的出生地——珙县。这趟意义非凡的自驾之旅,让我见证了母亲是怎样用她的青春践行着一个妇产科医生的使命,在青川那片热土撒下了爱的种子。记忆最深刻的一幕,是在距县城34公里的乐安寺乡(那是母亲在青川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在街上赶场,母亲一声爽朗的“哈哈”大笑,惊动了一个眼睛已看不见的老太太。老太太拄着拐杖激动地摸索过来,她抓住母亲的手:“是熊医生来了哇……”周围的人迅速围拢过来,买东西的不买了,卖东西的也不卖了,将我们团团包围。24年过去了,青川的乡亲们还记得母亲,记得他们的熊医生。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次自驾远行,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与认识,也再一次坚定了我去偏远地区做医疗志愿者决心。后来,我带着妻儿数次自驾川西高原,给藏区的百姓看病,给藏族的小朋友送去书本笔等学习用具。看到藏区百姓的一张张笑脸,我的内心满足极了。 

 

换汽车后,父亲的医疗志愿之路走得更远了。图片由记录人提供 

  时间转眼到了2012年,爱车的我又任性了一回,从操控性能考虑换了一辆六缸后驱越野车。这辆车更适合走山路、走村路,一切不好走的路都难不倒它。于是,有了我在云南水富县的工作经历,有了我在四川乐山金口河彝族地区的医疗援助经历,有了去西藏林芝给藏族百姓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经历,有了在四川阿坝州羌寨义诊的跋涉之旅…… 

  犹记得2017年在西藏林芝义诊时,那些皱纹深壑的藏族老人们拉着我,把我的手举向他们的头左右磨蹭。我不解,当地人告诉我说,他们见着心中的恩人就会这样,是把你当做恩人了……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作为医疗工作者被群众信任、尊重、依赖的神圣感与使命感,让我寻到了与金钱无关的价值。 

  转眼竟已年过半百,我总想在有时间有能力的时候,用一个医生的身份,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比如去青川,比如去茂县,比如去其他更偏远之地,让车轮带着我,用毕生所学,为偏远之地的老百姓缓解病痛折磨。 

  【记录人的话】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但病痛的折磨,依然是边远地区老百姓的切肤之痛。我曾去过父亲工作过的四川乐山金口河彝族地区,近距离地感受过那里落后的医疗水平;也曾与母亲一起远行西藏林芝,见证了父亲作为一个医疗志愿者不眠不休的日与夜;更曾和父亲一起分享过病人家属送来一块腊肉、一双手工拖鞋的温情。父亲爱车,享受开车驰骋在天地间的自由;父亲爱车,更因为车能带着他到遥远的地方,把医疗服务送给受病痛折磨的老百姓。我也将追随父亲的脚步,踏上志愿服务的路,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是我也会尽我一点点微薄的力,帮助我能帮到的人。(成都文明网供稿) 

宜兴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