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联盟网站 宜兴文明网   邮箱  搜索
内容搜索
 
文明宜兴    文明播报 陶都好人365   志愿服务 文明视频    领导讲话 文明风采      文化宜兴      微博微信
文明创建    工作提示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     陶都评论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群众意见
 
 
一本书:40年前启蒙人生 40年后见证幸福
发表时间:2018-12-26 来源: 中国文明网

书籍改变命运。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改变了几代人的人生轨迹,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书的形式多样,从街边报亭到图书馆,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琳琅满目,全民阅读,正在成为现实。我家40年的故事,从一本旧书开始……  

  讲述人:侯春燕,女,50岁,文艺工作者; 

  记录人:刘雪梅,26岁,讲述人女儿,四川成都天府新区自主创业者。  

  七岁那年,我背着母亲缝制的帆布包走进了与家一路之隔的村小。其实那会儿上学可以不用背书包,因为书包里,除了两支铅笔以外,既没课本,也没作业本。所谓的教室,也就是一间有屋顶有墙有门有窗的屋子,空荡荡的,没课桌,没课凳。我们从家里带去矮凳当桌,从岷江边背来鹅卵石当凳。最大的问题是没课本,大家只能读“望天书”。通常,“望天书”要读到半个学期,才有新书发来。上学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是应付了事。我成天不是河沙里滚澡,就是土地里“打仗”,成绩从来没及过格。    

 1979年冬天,我读小学五年级。一天中午,父亲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神情专注地看书。我问父亲是啥书,父亲把书合拢,封面朝我一晃,说句“走开”,便又凝神看了起来。虽然他只是快速一晃,我还是看清书名叫《“强盗”的女儿》。哟!强盗的女儿也能上书?我好奇起来,想看看这个强盗的女儿究竟是啥样的。那天下雨,父亲不出工,直到下午我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他还捧着书。我磨皮擦痒地挨到下课,老师还没离开教室,我已冲出教室。回家后蹑手蹑脚地进屋,父亲已在椅子上睡着了,搭在腹部的右手,仍握着书。我掩住狂奔乱跳的心,从父亲手里抽出书,风一般地跑回教室,埋头看了起来。

 

这本书为年幼的母亲开启一扇新的大门,影响了她的一生。图片由记录人提供。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课外书籍。第一次,我感觉到书里的故事比丢沙包、与人打架、爬树摘果子、偷偷下河更吸引我。想再找本书看,可翻遍家里旮旮旯旯,连床下的踏脚板都找了,也没找到一本。父亲告诉我,区里的中学有图书馆,书多得垒到了屋顶。父亲还说:“你不攒劲读书,将来实现四个现代化,你没知识,拖拉机都开不来,就只能拿锄头去挖地了。”从此,我努力读书,不再贪玩惹事。   

  第二年夏天,我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上区里的中学。中学没有图书馆,更没“垒到了屋顶”的书。但是,校门外有个小人书摊,两分钱看一本。我时常去,坐在小矮凳上,一看一中午。书读得多了,以前最发怵的作文不再是难题,我写的作文,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  

  1984年,我考上一所中专学校。这时,我才看到父亲说过的图书馆。中专4年,课余时间我大多呆在图书馆,像一条干渴的小鱼,游淌在书籍的海洋;又像一只过冬的绵羊,饥不择食。管它是外国的,还是古代的,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哲学,只要是书,都看。看得多了,也动笔写些小诗小文,在校报发表。    

参加工作后,忙工作,忙家务,忙孩子。再忙,我仍然保持读书的习惯。我通过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先后取得大专和本科文凭。工资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书。

  2006年,孩子高中住校。我的时间一下多了起来。我买了电脑,常常在网上浏览一些文学网站。看到那些或优美或朴实的文字,一个久远的梦苏醒了——我也该写些文字,来回报这二三十年读的书。写着写着,我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先是在本地的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渐渐地,有文章在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发表。写作不仅带给我许多荣誉,更丰富了我的人生。2010年,我调到成都市文联工作,成了一名专职文艺工作者。如果说,以前我只是自然而散漫地去喜欢书、阅读书,那么,自开始写作后,我对书籍的爱便多了份特意与深情。   

 现在,看书更加方便,随时随地都有书看、有书读。街口等红绿灯,路边有电子书阅览屏;公交车上,掏出手机打开一个APP就可以看段文字;锻炼时,也可以一边骑车,一边听书。  

  2013年,老家所在的村建起了农村书屋,与村小学一墙之隔。书屋人气很旺,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没回家的,去书屋找准能找着。    

几十年过去,家里的书,由无到有,由少到多,书柜、床柜、抽屉到处都是。那本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74页、定价0.16元的书——《“强盗”的女儿》,一直放在书柜里伸手可及的地方。它在我心里似一缕春风,将我从懵懂无知中唤醒;它像一双智慧的手,为我推开知识之门。它见证我因知识改变命运的历程,见证我家因爱读书成为书香之家的幸福,也见证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对知识的重视,对全民阅读的普及。

  【记录人的话】  

  这本泛黄的、薄薄的小书,太不起眼,以前从没引起过我的注意。后来才明白,它记录了母亲从粗野、愚昧的乡村丫头成长为文艺工作者、知识女性的故事,凝聚了改革开放40年来,母亲那一代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努力。我有幸出生在书香满屋的家庭,有幸出生在尊重知识的美好年代,不管阅读方式如何改变,书籍永远都是我最好的伙伴。它给我阳光,给我智慧,给我幸福。(成都文明网供稿)

宜兴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