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联盟网站 宜兴文明网   邮箱  搜索
内容搜索
 
文明宜兴    文明播报 陶都好人365   志愿服务 文明视频    领导讲话 文明风采      文化宜兴      微博微信
文明创建    工作提示 未成年人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     陶都评论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群众意见
 
 
缪杏珍:医者仁心谱写大爱
发表时间:2017-05-09 来源: 宜兴文明网

  5月4日上午9点刚过,居住在市养老护理中心的缪杏珍做完早操后,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缓缓地走进自己的房间。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她,不管是行动还是说话,节奏都比较缓慢。但一回到房间,从抽屉里翻出那本封面褶皱、纸张泛黄的笔记本时,她立刻就来了精神。

  缪杏珍说,这本笔记本是她的“ 老宝贝”,至今已珍藏了50多年,而每天上午翻阅一遍的习惯也已持续了好多年。“笔记本是1960年我被评为江苏省劳模到省里参加表彰会发的,里面记录了我从医生涯的点滴。”缪杏珍说,几十年来搬了好几次家,好多老物件都遗失了,唯独这本笔记本保存得很好,“每次打开笔记本,脑海中很快会浮现出日日夜夜救治病人的场景。”1958年,南漕卫生院作为全省试点单位设立了尚堡产院,解决农村产妇的分娩问题。当年 32 岁缪杏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成为尚堡产院的助产员。“当时,产院里有十几张病床。但就只有我一个助产员,还有两个接生员。”缪杏珍说,根据分工,顺产的交给接生员处理,而一有难产的,她就得“上阵”。忙的时候,她一天要接待好几位产妇,几天几夜坚守在手术台前的情况也是家常便饭。累了,她就坐在椅子上眯一会,一听到有送产妇来的急促脚步声,她就会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与此同时,缪杏珍还会在身边备好一个装有接生工具的药箱,一旦有人上门求助,她就会带上药箱上门服务。

  有一次,缪杏珍在护送一位产妇去产院路途中,发现其突然要临盆,危急之际,缪杏珍就在路边搭起了临时手术台,用药箱内消毒好的工具帮其接生。而类似为产妇解危难的故事,缪杏珍不胜枚举。在尚堡产院,包括缪杏珍在内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工作之余还要承担护理、后勤等工作。缪杏珍带头在产院里养猪、兔、鱼,还种植了芝麻等,尽可能地为产妇提供各种“补品”。在产院工作的一年多,缪杏珍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也助力单位打响了品牌,不少周边地区的产妇都愿意到尚堡产院分娩。基于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1960年缪杏珍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载誉归来的缪杏珍,工作劲头更加高涨。为了更好地服务产妇,缪杏珍考虑再三,每天下班后不再回家,晚上就住在产院里。“当年还是很矛盾的,丈夫因工作需要常年在外,家里还有三个需要照料的小孩,最小的儿子才4岁。”缪杏珍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她说,那些年,一年到头也难得和家人见上几次面,家里基本都是由大女儿在照料。

  1961年,当时怀着身孕的缪杏珍,由于反应较重,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竟一个人跑到县人民医院准备把孩子打掉。在医院不少老朋友的反复劝说下,她才把这孩子留了下来。后来,缪杏珍成为一名全科乡村医生,一直将这份神圣的医务工作延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些年,我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始终没有变,总想着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消除病痛。而每当工作与生活发生冲突时,摆在首位的还是工作。”缪杏珍说,劳动模范不仅仅是一份组织认可的荣誉,更是一股激励自己持续奉献的动力。同时,她也把劳模精神灌输给了儿女,督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

  岁月不饶人,耄耋之年的缪杏珍,于六年前搬进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去年又住进了市养老护理中心。从照顾别人到被别人照顾,缪杏珍也慢慢适应着角色的转变。每天,当护理员一次次走进房间服侍缪杏珍时,她总是报以微笑。她说,如今各项事业都在进步,自己在晚年能享受着如此多的社会福利,觉得很幸福、很知足。

宜兴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