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文明乡风文化集>>乡风文化
“文明乡风沐农家”之万石镇马庄村
2016-04-07

  上善若水,善之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马庄人世代栖息于漕桥河两岸,秉承了似水柔情的德善忠孝,演绎着水美马庄的乡风文明。

马 庄 起 源 

  马庄村村名源于一个朱元璋含泪葬马,感恩死去坐骑的悲悯故事。元末,各地农民起义不断。1357年7月,朱元璋和张士诚两路起义军,在宜兴铜官山一带开战。鏖战数日,双方伤亡惨重,朱元璋只得退兵常州,途经连接滆湖和太湖的一条大河(现漕桥河)。 

  当时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桥面雨后湿滑,加上久战乏力,朱元璋的战马跌进了河中,不幸丧身。朱元璋忙命士兵打捞上岸,在河边就地埋葬,此处被叫作“马葬墩”

  朱元璋登基以后,追思久经沙场的战马,就带着刘伯温、徐达等人重返当年葬马之地祭奠,并下旨修建庙宇,里面除了菩萨还塑了白马像,供人观瞻。后人因为“葬”字不吉利,改名马庄墩。马庄村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轩 庄 石 桥 

  清朝年间,有个叫胡老三的富商,因为生意需要,经常通过马庄村后的轩庄桥外出做生意。当时的轩庄桥是一座小木桥,有一次胡老三不慎连人带马跌入桥下河中。轩庄村民们把胡老三救上岸,给他端姜汤,换衣裳,让胡老三深受感动。他对村民说:“我来出资,你们也筹集一点,把轩庄桥修成石桥吧。”村民们一听都很赞同,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加上胡老三的资助,买来花岗石条27根以及其它辅助材料,请来能工巧匠,很快就建造了一座轩庄石桥。几百年来,大家自行集资修建的古石桥,一直惠及子孙。

  朱元璋葬马、百年古桥的传说,伴以飞檐翘角的古建、潺潺流水的浣洗、炊烟袅袅的农家、小巷悠悠的阡陌、苍翠浓荫的绿树……乡情里有心绪离愁,也有族训、诗文、手工艺等的悠长,更有家乡水土的芳香。上善若水,水美马庄,如水的德善历久弥香,如水的德善不断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