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医护工作者刘奇事迹简介

 

刘奇,男,1981年出生,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并参加工作,现为宜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副主任技师,曾获得宜兴市卫健委嘉奖,宜兴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称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奇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在大年初一连夜出发,深入武汉抗疫一线。来到武汉后,他根据当地检验科的实际情况,连夜整理出一整套防控建议,重新规划了分区,优化了检验流程,保护了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他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他专门制作《鼻咽拭子采集标准操作程序》学习课件,组织医护人员线上学习,进一步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面对当地怀有身孕的同事,他主动要求多排自己上班,把她们替换下来。新的环境,不同的仪器、不一样的LIS系统,他加紧学习,努力适应。每天和确诊或疑似病人的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大小便等标本亲密接触,病毒近在咫尺,他却从不惧怕危险。在武汉期间,经刘奇检测的确诊和疑似病人样本多达6600余份。52天日夜坚守,每天和病毒面对面,他慎终如始,用自己的勇气和汗水为病人拨开愁云迷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带来希望,把检验人的职责和担当谱写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

 

 

 

他和病毒距离如此近

                                      ——宜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刘奇抗疫事迹

                                                   

刘奇,19817月出生,硕士研究生,2007年毕业并参加工作,宜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副主任技师。曾获得宜兴市卫健委嘉奖,宜兴市人民医院“先进个人”称号。新冠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在大年初一连夜出发,深入武汉抗“疫”一线。52天日夜坚守,每天和病毒面对面,慎终如始,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汗水为病人拨开愁云迷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带来了希望,把检验人的职责和担当谱写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

坚守从医誓言,铿锵驰援武汉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迅速席卷全国,病毒把魔爪伸向了人们的欢乐、梦想和亲情。它无影无形,又近如身影,把恐惧扎进每个人的心中。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迅速对疫情做出准确预判,祖国各地纷纷派出医疗队援助荆楚。除夕当天,江苏省卫健委紧急征召具备丰富核酸检测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驰援武汉,刘奇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他坚定地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医学生誓言犹在耳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时,即使是安与危、生与死的考验,我也不会退缩,奔赴疫情一线,我义不容辞!”

大年初一那晚,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来不及吃年夜饭,更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刘奇便随无锡医疗队一起,连夜出发,汽车转高铁,千里疾驰。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早一点,再早一点,投入到武汉的战“疫”当中。

第二天凌晨抵达,与全省各地前来的医疗队队员会师武汉。首先是为期三天严苛的理论培训和更为严格的防护训练,刘奇认真听、用心记、反复练,直到将培训内容烂熟于心,他知道防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紧接着,便是投身到一线战斗中去。刘奇对口支援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从军运会到流感爆发,再到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承担着繁重的临检任务。科室里两名武汉当地的同事怀着身孕还加班加点坚守在一线,刘奇来到之后,她们终于可以舒口气了。

做好院感防控,保护人员安全

第一次踏进当地的检验科,刘奇发现这里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实验室,没有进行规范的分区,缺乏针对新冠病毒的消杀流程,除了穿脱防护服之外也没有进行过其他相关的培训。长期从事PCR实验室工作培养出的职业感控意识,让刘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隔离、感控重在细节,重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任何一个人、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功亏一篑,让努力付诸东流。于是回去后他连饭都顾不上吃,连夜整理出一整套涉及规范操作流程、院感防控等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立即得到当地检验科主任的肯定和支持。在刘奇的指导和协同下,建议在短期内均全部整改到位。

紧抓质量控制,保证检验质量

检验科作为临床的“前哨”科室,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及时直接影响到病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核心。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刘奇,深知这一点,他根据实验室相应的工作制度,帮当地检验科重新整理了标准操作程序(SOP),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并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信息交流,定期向医护人员宣传质控知识,特别注意分析前质量管理的宣传,包括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保存等环节对分析的干扰等。

由于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诊断的金标准,样本的规范采集、保存、和运输至关重要,临床经常会因为采样不标准而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刘奇就此问题专门制作了一个《咽拭子采集的标准操作程序》,并制作成PPT学习课件。他还专门建立了由隔离病房医生、护士长和检验人员组成的新冠病毒检测微信群,在线上组织大家学习,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工作之余,刘奇还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PCR实验室,从人员、仪器、试剂、方法以及报告的把握上修改完善了《质量手册》,并向检验科质量管理小组介绍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备,质量体系建立,认可试运行以及认可的评审申报。另外,刘奇每周还围绕新冠病毒的消杀和防护进行两次生物安全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学习。

迎难而上,为武汉同事分担压力

刘奇的“老本行”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来到武汉后,他接管了更多的检验任务,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同的仪器、不一样的LIS系统,他加紧学习,努力适应,工作上“亲密”接触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大便、小便等各种标本。虽然不和病人直接接触,但是这些标本大多都是确诊和疑似病人的,病毒就这样近在咫尺,每个操作的背后,都充满了高度的风险尤其是痰液和肺泡灌洗液需要先开盖加入病毒保存液,震荡混匀后,取上清液到新的病毒采样管里面。由于肺泡灌洗液和痰液质地粘稠,很难取样,有时需要多次震荡后才能取到上清液进行检测,更是增加了风险。大便标本更是多种多样,都要涂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刘奇每天就是这样和病毒短兵相接,却从来不嫌脏、不嫌累。粗略统计,在武汉期间,经刘奇检测的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和大小便等样本多达6600余份。

免疫组的组长邱珏老师,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要临产了,刘奇来到之后,看着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支撑着后腰,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显微镜下艰难地操作。刘奇的汗水和泪水一起模糊了护目镜,他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对她说:“老师,您坐着休息,让我来吧,你们付出的已经太多了”。后来,刘奇找到她们的主任和排班老师,主动要求多排自己上班:“我身强力壮,我可以把她们两个都替下来!”

由于每天戴着护目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经常模糊双眼,湿透衣襟。为了防止工作过程中胃肠出意外,浪费防护装备,刘奇在上班前一般只吃一点简单的食物,基本上不敢喝水,46个小时下来,经常是头昏脑涨,几近虚脱,但是只要想到能为武汉人民多出一份力,为江夏一线的同事缓解一下压力,他总是特别的欣慰。隔着防护镜、口罩,虽整日和武汉的同事工作在一起,却又素未谋面,每次都只能相互碰碰手肘,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平安。武汉的同事说,看着你高高大大的,埋头默默工作,真想好好看看你摘下口罩的样子。听得出,他们是真心地感谢刘奇的到来。刘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有一份热,就发一分光,为别人拨开愁云迷雾,能光照到你身边的小地方,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工作的意义吧。”

奋战在抗“疫”一线,刘奇的妻子和女儿每天晚上都会跟他视频通话,妻子不敢说想念,只是再三叮嘱他做好自身防护,女儿每次都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好想你”。刘奇总是只字不提自己的困难和压力,宽慰他们:“不要担心,省市的各级领导和医院给我们准备了足够的防护物资,现在防护措施都很到位,基本上没风险。爸爸在这里要帮武汉人民把病毒都找出来,杀灭掉,等到武汉的病人都好了,爸爸就能回去陪你了。”

317日,在武汉前线持续战“疫”52天后,刘奇不辱使命,完成支援任务,随无锡医疗队平安凯旋。面对赞美和英雄的称呼,他腼腆地笑着说:“我算不上英雄,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的责任,我只是换个地方履行职责而已。”在无锡市委党校医学隔离观察期间,他仍然心系前方的战友和后方默默奉献的同事们,期盼着早日隔离期满,重新披上战袍,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