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 |
最美医护工作者邵俊事迹简介
邵俊,男,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宜兴市急救中心急救科副科长,曾获得宜兴市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自1月中旬接到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急救中心就全面进入了备战状态,全体党员冲在了最前面,邵俊作为急救科唯一的一名党员,更是急救急先锋。为避免出现急救人员被感染的情况,作为负责人的邵俊第一时间组织全体一线职工进行培训,开展演练,并且亲自监督每位职工的训练情况。为了更高效地转送病人,他向各单位专家请教,结合转运工作实际,实行专站、专车、专人转送制度,车辆和人员分级分类调派,救护车定点停放消杀,确保了每一趟日常救治和疫情转运工作的圆满完成。作为随车医务人员,总是会面临患者和家属因为对疫情了解的不充分,从而对前往隔离点存在抵触情绪的情况,他总是一遍遍耐心解释说服,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科学的防护知识。2月8日,急救中心进入封闭式疫情转送,他更是主动要求加入疫情转送专班,第一个转送疑似患者去传染病医院。在连续封闭工作的14个日夜里,他带领班组出色完成超出日常数倍的出车任务,并顺利转送了第三例确诊患者。邵俊作为一名党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拼搏的汗水和辛劳牢牢守住疫情急救转运线。
守护疫情急救转运线
——宜兴市急救中心邵俊抗疫先进事迹介绍
邵俊,男,1986年12月14日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医师。现任宜兴市急救中心急救科负责人,美国心脏协会BLS导师。曾获得宜兴市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卫生应急技能大赛以及无锡市院前急救技能大赛个人第二名、所在团队二等奖等荣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他作为一名党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用拼搏的汗水和辛劳牢牢守住疫情急救转运线。
打好一场有准备的仗
自1月中旬接到有关“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急救中心就全面进入了备战状态,全体党员冲在了最前面,邵俊同志作为急救科唯一的一名党员,更是急救急先锋。
救护车是第一个接触患者的,转运面临的都是未知风险,穿着防护服,推着担架车,从不同的地点接诊患者送到定点医院或隔离点,如果防护不到位,消杀不彻底,极易发生急救人员被感染的情况。邵俊作为急救科负责人,第一时间组织全体一线职工进行培训,开展演练。口罩、帽子、手套、防护服、防护靴,看似简单的穿脱和消毒,邵俊都要盯着每一位职工重复重复再重复。中心驾驶员都是第一次穿防护服,发现有人马马虎虎,他就要吼起来“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他人”。为了更高要求、更快速率地转送,邵俊向市院感专家请教,向其他急救中心同仁请教,结合转运工作实际,实行专站、专车、专人转送制度,车辆和人员分级分类调派,救护车定点停放消杀,确保了每一趟日常救治和疫情转运工作的圆满完成。
战“疫”急救人为生命摆渡
1月23日下午,邵俊将宜兴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转送至定点收治医院。他和患者一起待在密闭的负压救护车里,潜在的风险也毫无疑问地摆在了他的面前。可是他没有一丝胆怯。仔细检查负压表,负139PA,符合标准。患者躺在隔离担架里,很紧张。他细心为患者接上氧气,一路安慰和鼓励。这期间,他接诊、转运了各个年龄段的患者,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有老态龙钟的老者。患者和家属因为对疫情了解的不充分,很多都表现出了异常的紧张,害怕自己也被感染。邵俊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科学的防护知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他隔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给他们的关爱。遇到情绪激动不肯上车的密切接触者,他一遍遍耐心解释说服。
每一趟转送从个人防护开始到完成消杀至少要2个小时,平均一天要出5趟任务,高峰时期多达10趟,最长时间的一趟任务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穿着摸不透风的防护服在保证了安全的同时也让他备受煎熬,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不能大幅度活动,护目镜容易受到潮气影响而起雾,严重的时候连路都看不清。负压救护车的负压和定向气流让他时常感到胸闷,可是再急再累他也不会把患者一个人放下就走,一定安全交到下一位接诊人员的手里。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宜兴市急救中心采取了封闭式集中管理疫情转运班,由6名驾驶员,4名医护人员组成,每个成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14个日夜。邵俊同志又是主动请缨,要求站第一班岗。2月8号下午,他们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考验,宜兴出现了一例行为轨迹复杂,接触人群密切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与此人密切接触者高达300余人,需要将有症状的接触者一个个送到传染病医院,没有症状的接触者一个个送到隔离点。第一批67个转送名单下来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多了,上级要求必须今晚转送到位。时间紧、任务重,邵俊立刻与调度科长一起讨论,根据名单的地址,合理分配转送任务,并安排好随车医护人员做好医学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及结束后的消杀工作。为了及时完成任务,他带领整个班组真是拼了,从下午5点到凌晨3点,他连续出车10个小时。消杀工具随车携带,每趟任务结束,在目的地就开始消毒工作,全车喷洒含氯消毒液,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为了节省防护服和穿脱的时间,他给救护车做好消毒后再给自己的防护服喷洒消毒液,室外温度接近零下,消毒水真的很冷。顾不上消毒水刺鼻的味道,他每次都等着防护服自然风干保证消毒效果,再踏上新的征程。在封闭工作的14个日夜里,他已经习惯了脸上深深的勒痕、被汗水浸泡发白的双手和捂在防护服里潮湿的内衣。
2月10日,宜兴第三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最终确诊后,还是邵俊第一个站出来:“我去转,我是党员,又是男同志,我去” 。从清晨到日暮,从傍晚到凌晨,伴随着调度中心的一道道指令,邵俊和他的同事们在宜兴的大街小巷奔忙穿梭,白衣为甲,蓝光闪烁。
为每一个呼吸心跳全力以赴
在急救一线工作的邵俊,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以有限的时间,搏无限的生命”,全力以赴让每一个呼救者带着呼吸和心跳送进医院。为此,他常常在救治现场趴地插管,跪地按压。遇到严重车祸,鞋子浸透鲜血是常有的事。一些老小区,担架上不去,就和急救组其他成员一起抬。2019年4月16日 19点07分,正在值班的邵俊在接到命令,30秒内登上救护车驶往指令目的地。19点13分,到达现场,发现一位热心市民正在调度的指导下进行着胸外按压,邵俊立刻接手抢救,经过高质量心脏按压、2次除颤,气管插管等救治,患者呼吸心跳恢复。途中持续给氧、开放静脉通路,快速转送至人民医院。正是现场抢救及时,患者脑复苏成功,康复出院。在跟死神的搏斗中,他们赢了。
邵俊的妻子是一名社区的护士,也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一家三口只能通过手机屏幕见面。每次视频,女儿都哭着说想爸爸了,“爸爸在打病毒呢,等爸爸把病毒打跑了就能回去陪你玩了”、“我们的防护是非常到位的,单位还为我们配了中药增加抵抗力,你放心”。邵俊安慰着妻女,心里盼着战胜疫情的那一天早日到来。